幾位在手術台邊拍合影的醫生,多人被免職、受處分,這件事里,從醫生、病人到整個社會,沒有贏家。這件事情的背後,不止是醫患關係這麼簡單,它可能發生在很多職業之上。
  比如,在命案現場談笑自如的警察,災難現場笑容可掬的官員,媒體鏡頭前出言失當的企業家……諸如此類,每一點“瑕疵”,都可能成為點燃公眾情緒的火花。大眾情緒就像一個人“心中最柔軟的地方”,一不小心就會被觸痛,這值得引起高度重視。而尤其作為具有鮮明公眾屬性的職業從業者,應把不觸犯公眾情緒作為基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來修煉。
  此外,現實也是不容迴避的。
  比如,在中國公共醫療體系依然不夠完善、老百姓就醫難依然是個普遍問題、醫療體制改革也仍然沒有觸及到普惠制與市場化的平衡點,醫患矛盾總是會成為一個高度敏感的輿論關切點。而且,為了穩定或其他原因,當主流媒體都選擇迴避對這一熱點的關註而失言的情況下,大眾輿論場並不會因為嚴格監管而停止“吵鬧”。
  顯而易見的是,大眾輿論場其實並不存在真正的“意見領袖”,情緒化是其傳播的主要規律。因為“自拍”事件而導致的輿論風波,簡單地歸之為醫患關係矛盾,或歸之為醫媒矛盾,都是草率的表達。事實上,一方面這根本就不是一起醫患糾紛,只是從業者不當行為觸發了公眾對醫生一貫的偏見而已,這也根本就不是一個新聞事件,因為主流媒體既不是“新聞”的原創者,更沒有任何帶傾向性的附加報道。
  而這正是值得反思的地方。至少,必須清醒地認識到,不能把醫患關係的緊張歸結為媒體,也不能把改善醫患關係的希望寄希望於媒體的“正面引導”。對醫生或者記者這樣具有公共屬性的職業,最不該被忽視的,依然是對職業素養的呼喚。
  解鈴還須系鈴人,可不慎哉。
  (原標題:回歸對職業素養的呼喚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wlekly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